2017年12月18日
|
星期一
|
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动态 (2025 年 6 月)
2025-07-08 17:00:02 来源: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 科技工作总体概述

(一)  核心指标概览 全院共实施科研课题项目 31 项,其中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 1 个,省环保专项资 金项目 6 个、滇池保护治理省级补助资金项目 4 个、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面上项目 1 个、 云南省科技厅人才项目 3 个、云南省档案科技计划项目 1 个,市级财政预算项目 3 个,昆 明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11 个,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1 项。本月在研课题项目 30 项, 立项 1 项,结题 1 项;全院共开展技术支撑工作 71 项,其中对市局技术支持深度融合工作 27 项,其它交办技术支撑工作 38 项,专班与专项工作 6 项;全院科技成果累计产出 7 项, 其中论文 2 篇,软著 3 项,著作 2 项;开展 1 次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

(二)  重点项目推进 继续推进昆明市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召开调度会议 1 次。开展的 6 项省级环 保专项资金项目正全力开展雨季采样监测与分析实验等重点任务,3 项滇池保护治理省级补 助资金项目正在收尾,其中基于滇池流域典型片区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和排水系统地下水入渗 定量研究编著的《城市面源污染特征与治理对策》已于本月通过学术委员会审查。昆明市滇 池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专班全力配合梳理昆明市入河(湖)排污口“查、测、溯、 治”工作进展,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围绕汛期特征开展滇池流域入河(湖)排污口现场核查, 对整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  政策响应与支撑 结合 2026 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要求,组织部门联合开展磷石膏库环境风险隐患排 查、调查和评估,美丽昆明建设系列工程项目前期研究,积极与市生态环境局、省生态环境 厅对接项目包装与政策落实情况。

二、 科技工作开展情况

(一)  湖泊中心

1. 科研项目实施 

(1)持续推进《滇池流域典型片区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和排水系统地下水入渗定量研 究》项目。 

(2)持续推进《昆明主城排水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及诊断评估研究》项目,顺利完成 《昆明主城排水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及诊断评估研究项目(2023)》验收工作。 

(3)持续推进《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项目,完成提交云南 省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相关材料。 

(4)持续推进《南盘江禄丰村断面汛期污染强度跟踪分析及污染源系统调查研究》 项目,开展汛期污染源监测,研究南盘江流域昆明段污染负荷估算及评价系统,完成提交云 南省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相关材料。 

(5)完成《昆明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末期评估报告》(初稿)。 

(6)完成《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水环境专题研究》初稿。

(7)完成《滇池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末期评估》初稿,并上报市滇池管理局和市 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8)持续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协助市滇池管理局组织召 开了工作推进会,完成了《关于将滇池系统治理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 工作方案》。 

(9)持续推进《河湖底泥 内源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指南》《河湖底泥 处理处置 技术指南》《河湖底泥 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3 个地方标准报批工作,拟于 2025 年 8 月 1 日发布实施。 

(10) 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拟于 2025 年 7 月 18 日完成征求意见。 

(11) 持续推进昆明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系统外水入流入渗调查评估技术指南》 编制工作,完成相关部门及县区意见征集,完成终期审查稿编制。

2. 技术支撑工作 

(1) 持续开展滇池蓝藻水华遥感监测工作,完成监测日报、周报,为滇池蓝藻水华监 测和防控提供支撑。 

(2) 配合昆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谋划 2025 年度雨污分流评估工 - 2 -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5 年科技动态 作,完成评估报告提纲编制。 

(3) 完成提交《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昆明部分)水生态环境调查》项目中央水污染 防治资金绩效评价“回头看”相关材料。 

(4) 对石林县南盘江流域巴江水质达标现状问题和改进措施开展实地调研和帮扶指 导工作。 

(5) 参与完成《阳宗海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报告的修改完善。 

(6) 参与完成 1 项云南省 2026 年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二)  大气低碳中心 

1. 科研项目实施                                                                                                                                      (1) 持续开展 2024 年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面上项目《贝藻一体化减污固碳协同效应及 高值化利用路径研究》,正在开展贝藻一体化养殖事项合作、科技论文撰写等工作。

(2) 《昆明市主城区污染天气精细化溯源管控服务》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数据 资料收集整理、现场观测及数据分析等工作,编制形成每周一期的《昆明市主城区精细化源 解析工作专报》。扎实推进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为五华区及昆明市大 气污染的精细溯源与精准管控提供科学支撑。项目组织开展了项目成果中期专家咨询。

(3) 启动《昆明市碳排放双控目标分解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正在开展工作大纲编制、专家评审等工作。

2. 技术支撑工作 

(1)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统计技术服务项目》,正在开展第二季度季报技术审核工作。 

(2) 持续推进《昆明市碳排放双控目标分解及年度预算管理方案》,已完成县(市) 区碳排放双控目标初步分解。 

(3) 持续推进《昆明市臭氧污染防治研究环境空气 VOCs 组份在线观测站运维》,现 已基本完成环境空气 VOCs 组份在线观测站耗材更换、调试工作。

(4)  持续推进《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鲜切花产品》标准研究,完成 文献标准查阅、基础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5) 配合开展《昆明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承担大气环境、绿色低碳 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要素工作任务,配合开展规划研究报告、规划文本、工作大纲及成果 汇报 PPT 的编制及修改完善工作。 

(6) 顺利推进《昆明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划评估报告》编制,编制完成 - 3 -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5 年科技动态 《昆明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划评估报告》,并进行内部审核、修改完善。 

(7) 顺利推进《昆明市“十四五”大气污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编制,编制完成《昆 明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划评估报告》,并进行内部审核、修改完善。

(8)  持续开展《昆明市环境空气情况简报》编制,形成 5 月份《昆明市环境空气情况 简报》及《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报告》。 

(9) 根据 2025 年中德城市峰会通知及相关要求,协助提供 2025 年中德城市峰会副市 长主旨演讲“低碳与气候适应型城市发展与创新”相关材料,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昆明 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建议及思考”支撑材料。

(三)  工程(环鉴)中心 

  1. 科研项目实施

(1) 完成《昆明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示范基地》项目的基础设施设计,正在 上报审批及开展施工准备。

(2) 开展《宝象河水库开展 2015-2025 年水质分析报告》编写工作。

2. 技术支撑工作

(1) 填报“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估系统,并提交《昆明市“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报 告》。               (2) 配合开展《昆明市生态环境“十五五”规划》,承担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 物、重金属、新污染物、无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等部分内容的编制。

(3) 配合省司法厅开展司法鉴定协会监事,对曲靖市云南云鉴司法鉴定中心、昆明市 矿产地质司法鉴定中心等机构开展准入评审,参加云南省司法鉴定协会第一次会长办公会, 监督和审议相关协会决议事项。

(4) 持续开展“滇池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对 36 个省级重点和 456 个一般排口的整治进展开展调度,形成月度专报。

(5) 持续开展“昆明市磷石膏综合治理工作专班”,初步对全市 35 个磷石膏库进行环境 风险等级预审评估,完成堆场风险定级并提交省级专班,初步制定分级整治计划。

(四) 生态中心

1. 科研项目实施

(1) 编写《昆明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工作方案》,完成 2 次意见征求工作, - 4 -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5 年科技动态 并发函至市级相关部门及 14 个县(市)区开展昆明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基础资料 收集。

(2) 开展昆明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工作,开展五华区、晋宁区、东川区、石 林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现场调研工作,初步完成《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昆明 市乡村全面振兴对策研究》初稿。

(3) 开展《昆明市外来入侵植物名录》专著的校稿工作。

(4) 完成《农业废弃物 蔬菜废弃物处理企业运行管理规范》终期审查工作。

2. 技术支撑工作

(1) 完成市委信息综合办“新物种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约稿的信息报送工作。

(2) 完成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 “昆明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存在问题 及意见建议” 约稿的编写工作。

(3) 开展昆明市美丽乡村整县建成试点材料审核工作。

(4) 开展金沙江流域昆明片区宜良、嵩明、寻甸和东川四个县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 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工作现场督查工作。

(5) 督促经开区推进对 31 个一般排污口的整治工作。

(6) 配合开展《昆明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承担生态相关内容编写。

(7) 梳理昆明市美丽城市建设 2026 年项目资金申报基本情况。

(五) 规划中心

1. 科研项目实施

(1) 组织全院各部门共同完成《昆明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纲、研究报告 及文本初稿编制,编制技术组开展 3 轮讨论。

(2) 编制完成昆明市地方标准《环境健康风险识别与分级技术指南》中期咨询稿,组 织中期技术咨询并通过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中期技术审查。

(3) 持续开展 2024 年省对下项目《昆明市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城市示范工程(2024 年度)-昆明市环境健康风险筛查识别》,完成两轮风险筛查及结果校验。完成“昆明市环境 健康风险筛查识别数据库及风险地图模块建设技术服务项目”外委采购。

(4) 编制《城市儿童活动空间健康生态环境建设指南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 评审。根据工作方案完成第一轮基础资料收集、采样方案制定,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 京科技大学技术团队密切配合,完成对 4 个中学的儿童环境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2. 技术支撑工作

(1) 编制《昆明市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材料汇编》,由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及法 规与宣教处领导带队,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法规处汇报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 困难和下步工作计划进行深入交流。

(2) 配合市滇引局及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持续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区水 污染防治规划及补充规划评估》报告修改。

(3) 持续做好宁静小区及噪声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开展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前期调 研工作。配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云南省噪声污染防治条 例》,承担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相关内容及条文释义、调研提纲等内容。

(4) 开展部分县(市)区“十五五”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调研,同时推进环境健 康管理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工作。

(六) 技术研究与管理室

(1) 继续推进云南省档案馆科技项目《昆明市生态环境科研档案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构 建研究》,完成数字图书馆建库工作。

(2) 组织申报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 2 项。

(3) 完成全院 5 月课题项目与技术支撑工作调度及问题处理。

(4) 完成 2025 年全院中级、高级和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申报业绩审核,学术委员会审 议与单位推荐工作。

(5) 完成全院 2025 年科技工作 2 项制度更新。

(6) 完成全院 2025 年市生态环境局考核任务分解工作方案并宣贯执行。

(7) 完成全院 2025 年上半年科技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

三、 科技成果产出转化

截止 2025 年 6 月底,全院累计取得科研成果 7 个,其中发表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特征研 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研究论文 2 篇;完成声环境数据分析、生态化智能监测与健康评估, 面源污染信息管理等软件著作权登记 3 项;编写声环境防控、水生态健康评估与技术等著作 2 项。按部门统计,院领导 1 个、重点实验室 4 个、大气低碳中心 1 个、规划中心 1 个。 

四、 科技平台能力建设

(1) 完成昆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20 座)质控工作,形成 5 月月度报 告;完成昆明市臭氧污染防治研究环境空气 VOCs 组份在线观测站运维工作数据校核,形成 5 月月度报告。

(2) 环境系统模拟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通过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组织的水中氨 氮项目能力验证考核,获得验证通过证书。

(3) 完成科研综合服务平台“监测站、自动站数据集管理服务”两项信息化模板建设。

(4) 按计划推进全院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五、 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在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与高原富营养湖泊内源污染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等 领域与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一行就云南省科技厅课题申报工作开展合作交流。